它几乎无所不能,全天候监视所有人的行踪,聪明地预测出谁是危险分子,谁会遭遇不测……美国政府用它攻击恐怖分子,开发者则用它拯救普通人,这是美剧《疑犯追踪》里的“神器”。这真的只是一部科幻剧吗?

美国国家安全局(NSA )在现实中运作的“棱镜系统”,时时刻刻监听和分析本土及海外的数据,其曝光则更像是一部好莱坞电影:29岁雇员斯诺登,电脑怪才,模样俊俏,为中情局服务过,在夏威夷有火辣女友陪伴,却突然人间蒸发,之后爆料引发全球哗然。

从技术角度看,棱镜是正宗的大数据武器。虽然还不如《疑犯追踪》里的机器万能,但足以让大家担心个体隐私不保。人们更害怕政府拥有大数据后,权力和能力膨胀,必然滋生腐败。但纽约时报的评论也指斯诺登缺少组织纪律,是原子化的行为,破坏了社会组织的契约精神和正常运转。

孰是孰非,何去何从?

大数据武器 数据如万川归海途经美国,山姆大叔便可架网捞鱼。它靠强大的数据通路和丰富的数据源收集大数据

曝光的资料显示,有多个项目与棱镜数据收集有关:比如从互联网骨干枢纽收集数据的布拉尼(BLARNEY)计划,从光纤网收集数据的上游(UP-STREAM )计划等。考虑到软件系统通常都是对接后集成使用,我们将其当做整体来讨论。

棱镜项目得益于这样的现实:大量数据舍弃物理意义上最直接的路线,取道美国。

美国有全球电信最骨干的网络。棱镜项目资料显示,北美跟欧洲、亚太、拉美之间的带宽远超过其他洲际带宽。相比从亚太地区直接发送数据到欧洲,经由美国中转可能更快捷实惠。

这在现实中不难找到类比:办公室同事交换电子文件时,不一定靠传递U盘这种物理距离最近的方式,可能会通过Q Q之类的即时通讯,而不会去计较这些文件绕经QQ服务器是否会被长期扫描监测。

通过扩大数据传输带宽,美国甚至可以诱导更多数据流经本国。今年5月美国租借中国卫星引起国会哗然,但他们解释目的就在于提高非洲跟美国之间的带宽。租借中国卫星可能有局部风险,但放在“棱镜”大战略下,越多数据流经美国,它能做的分析监测就更全面,其得益远超过风险。

设想数据如万川归海途经美国,山姆大叔便可架网捞鱼,坐收渔利。棱镜数据监测的原理也是如此。就像三棱镜把自然光细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,在光纤上接入“棱镜”,可以让光纤传输的信号一览无遗,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挖掘。这种在光纤上窥探数据的设备,早期叫做NarusST-6400,最新版的Narus设备已经空前强大。

巧合的是,Narus官网的宣传材料里便直接使用三棱镜作为图示,表示有能力对大体量(Volume)、高速度(Velocity)、多类型(Variety)的光纤数据基于机器学习,进行网络层、语义层和用户层的数据分析。

1

除了尽可能地操控数据通路,棱镜项目还从其他数据源激进地获得数据。其中有电信运营商数据源。《卫报》曝光联邦海外情报监听法庭(Fisa)要求美国电信运营商(Verizon)“持续每日”向N SA提交电话记录数据,包括双方号码、通话长度等,但不包括通话内容,这也就是官方所说的元数据。

更为轰动的数据源是美国九家互联网巨头,包括微软、雅虎、谷歌、Facebook、PalTalk、AOL、Skype、YouTube和苹果公司。棱镜计划简报称,可直接读取这九大美国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,获取音频、视频、照片、电子邮件、文件和连接日志。

考虑到这九家服务器数量之多,事实情况可能是:

其一,个别公司开放了直接访问后门。另外有报道指有数千家私有企业已是为美国提供数据的联盟成员;

其二,棱镜计划在光缆传输层面读取的数据涉及了这九家公司;

其三,棱镜计划针对可疑用户,在获得法庭授权后,会要求这些公司以间接方式提供数据。

卫报透露,NSA让这些公司开启网盘系统提供数据。而Twitter不同意这种网盘模式,因此没有参与到棱镜计划中。谷歌、Facebook都发表声明否定第一种方式,但承认第三种方式。比如Facebook率先披露,去年下半年收到近万次NSA数据请求,涉及1.8万至1.9万个账户。

NSA还有海外盟友数据源。美国跟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新西兰、英国一早就成立了“五眼联盟”,互通有无。其中英国的情报机构GCHQ (也就是007邦德的工作单位),仅在2012年就使用棱镜的数据撰写了197份报告。这些联盟成员甚至彼此监听对方国内的数据,然后交换,这样各国就不致违反直接获取本国国民数据的规定。

更不能忘记NSA还有海外非盟友数据源。斯诺登透露,美国长期偷取中国大陆骨干网络数据。连接美国的专线,其美国国境外的那一端,更是头号攻击对象。比如香港中文大学,它在1995年成立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,其前身为港中大连接美国的数据专线,拥有服务于全香港的网络数据交换服务器。

《外交政策》也发文章描述NSA一个叫TAO的机构拥有600多位黑客,对中国的侵入已经超过15年。斯诺登更曝光思科提供给中国的设备,为美国窥探中国数据大开方便之门,不过思科公司在6月18日发布声明,称其没有参与棱镜项目。

总之,美国的全球性互联网监控计划,通过合纵连横,明争暗夺,获取的数据规模卓绝全球。然后,棱镜强有力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就可以派上用场。

挖掘隐私 一方面元数据可挖掘的隐私越来越多,另一方面,棱镜在不遗余力获取全数据。

NSA为了保存数据,在犹他州耗资20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大型数据中心。一位在NSA工作30年的雇员宾尼(Binney)判断那里足以保存5000亿G的数据,相当于全球500年的通讯数据。

NSA为了保存这么多数据,专门开发了一个叫Accumulo的大数据存储系统。后来的故事更耐人寻味,有6位NSA雇员离职,伙同白宫网络安全战略总监可汗(Khan),融资200万美元,创立了一家叫sqrrl的公司,专门开发Accumulo的商业版本。该公司军工背景浓厚,而NSA是他们的大客户。

美国官方强调只利用前面提到的元数据,并辩称元数据牵涉的隐私内容较少。实际上,元数据方便构建个体之间的关联,如果把姓名、电话号码、邮箱地址这些元数据当做节点,把有过联系的人、号码、邮箱用线联接起来,就构成了关联图谱。

大数据时代,关联图谱的挖掘技术进展迅猛,使得元数据中能挖掘的隐私越来越多。今年5月,N SA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会议上称他们有一个4.4万亿个节点、70万亿条关联的图谱数据。按全球70亿人口计算,说明N SA有能力为每人保存将近630种信息,可分析每人多达1万种关联。

今年3月《自然》杂志的研究证明,只需4个时间点和位置就可确定一个人的身份,准确性高达95%。大数据技术揭示我们的匿名程度比想象的低得多,而元数据足以反映太多隐私。

棱镜还有一套大数据可视化和实时查询系统,叫做Boundless Informant。它将棱镜在全球监听到的数据数量,按国家用不同颜色显示,构建全球信息分布图。单3月份该系统就记录了970亿条信息。数据显示伊朗、巴基斯坦、约旦虽小,但被监视最多。中国的数据量和美国本土所受监视相当。

2

这种大数据分析工具,充分利用了免费开源软件。它的材料中特别提到了多个开源云存储和云计算框架。目前相当多大数据技术都有开源版本,棱镜计划的队伍是开源软件和学术研究的老手,已从各种开源系统及学术交流中得益不少。

同时棱镜计划有一批有实力的外包商或服务商(比如BoozAllen Hamilton,SAIC等)。同时,N SA还是北美一大批高科技公司的买单方。像情报分析系统公司Palantir,可视化公司Tableau,制造量子计算机的D-Wave公司等。

一方面元数据可挖掘的隐私越来越多,另一方面,棱镜在不遗余力获取全数据。比如前面说到的N arus光纤监听设备,可以进行内容层监控。比如N SA对数十亿邮件进行扫描的爱因斯坦3号系统(Einstein3),就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扫描。斯诺登在采访中也透露,棱镜采用了语音识别。虽然如今多语种的语音视频内容的分析还有技术难度,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大发展,这几年的突破超越了过去数十年。最大的获益者中,N SA自然不会缺席。

棱镜未来,让大数据助政府横行天下,还是由小个体改变历史进程?

棱镜的大数据战略,代价巨大但实效有限。美国官方声称帮助防范并挫败了数十起恐怖主义活动。但这不足以让美国人信服,因为棱镜并未预测波士顿爆炸。

根据数据越大越全越准的原则,棱镜要发挥全效,需要尽可能收集更多数据,这意味着侵入更多隐私领域。因为其行动的保密性,无需忌惮负面作用,可激进地部署测试大数据方法和模型。这好比本是正道的功法,却用来走捷径修炼魔教武功。

利用大数据可为国家增加优势,将引发国际关系紧张,导致全球大数据“军备竞赛”。其性质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无实质区别,将导致个体遭受多重监听。

棱镜计划使得少部分人可以获得不正当优势。NSA的雇员或外包商若将民众各种隐私数据用于商业目的,严重有违公平公正。组织内部也可用其排除异己。恐怖分子一旦掌握,也可用来获得情报和先机。

棱镜计划拥抱开源软件,看似推进了开源软件落地和繁盛,却同用“百人斩”促进造刀技艺进步一样,在深深伤害其根基,侵害自由开源软件精神,剥削压榨开源平台的群体智慧。

因为具备足够资金、技术和不受限的权力,大组织是大数据的大受益者,可肆意窥探个体的网络活动和关联网络。不过,现有的大数据技术,擅长利用历史记录来预测已有事物在未来是否出现,并不擅长判断从来没有先例的事物。要防范大数据技术滥觞,需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,不要成为机器眼里可以预测的循规蹈矩者。

政府对大数据的渴求不会止步,个体不一定非得迎合大数据,相反要考虑原子化的生存。隐私源自拉丁词根Privatus,本就指从公众生活中抽离。谁都无法断言历史是大数据演变必然的结果,还是小人物离经叛道的偶然。至少在棱镜这个美国版民与官斗的交锋中,更多人把斯诺登看成孤胆英雄。

而路透社的投票也显示,31%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,认为他是叛国者的23%。而本杰明·富兰克林说过,为安全而放弃自由,将既无安全也无自由。

它几乎无所不能,全天候监视所有人的行踪,聪明地预测出谁是危险分子,谁会遭遇不测……美国政府用它攻击恐怖分子,开发者则用它拯救普通人,这是美剧《疑犯追踪》里的“神器”。这真的只是一部科幻剧吗?

美国国家安全局(NSA )在现实中运作的“棱镜系统”,时时刻刻监听和分析本土及海外的数据,其曝光则更像是一部好莱坞电影:29岁雇员斯诺登,电脑怪才,模样俊俏,为中情局服务过,在夏威夷有火辣女友陪伴,却突然人间蒸发,之后爆料引发全球哗然。

从技术角度看,棱镜是正宗的大数据武器。虽然还不如《疑犯追踪》里的机器万能,但足以让大家担心个体隐私不保。人们更害怕政府拥有大数据后,权力和能力膨胀,必然滋生腐败。但纽约时报的评论也指斯诺登缺少组织纪律,是原子化的行为,破坏了社会组织的契约精神和正常运转。

孰是孰非,何去何从?

大数据武器 数据如万川归海途经美国,山姆大叔便可架网捞鱼。它靠强大的数据通路和丰富的数据源收集大数据

曝光的资料显示,有多个项目与棱镜数据收集有关:比如从互联网骨干枢纽收集数据的布拉尼(BLARNEY)计划,从光纤网收集数据的上游(UP-STREAM )计划等。考虑到软件系统通常都是对接后集成使用,我们将其当做整体来讨论。

棱镜项目得益于这样的现实:大量数据舍弃物理意义上最直接的路线,取道美国。

美国有全球电信最骨干的网络。棱镜项目资料显示,北美跟欧洲、亚太、拉美之间的带宽远超过其他洲际带宽。相比从亚太地区直接发送数据到欧洲,经由美国中转可能更快捷实惠。

这在现实中不难找到类比:办公室同事交换电子文件时,不一定靠传递U盘这种物理距离最近的方式,可能会通过Q Q之类的即时通讯,而不会去计较这些文件绕经QQ服务器是否会被长期扫描监测。

通过扩大数据传输带宽,美国甚至可以诱导更多数据流经本国。今年5月美国租借中国卫星引起国会哗然,但他们解释目的就在于提高非洲跟美国之间的带宽。租借中国卫星可能有局部风险,但放在“棱镜”大战略下,越多数据流经美国,它能做的分析监测就更全面,其得益远超过风险。

设想数据如万川归海途经美国,山姆大叔便可架网捞鱼,坐收渔利。棱镜数据监测的原理也是如此。就像三棱镜把自然光细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,在光纤上接入“棱镜”,可以让光纤传输的信号一览无遗,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挖掘。这种在光纤上窥探数据的设备,早期叫做NarusST-6400,最新版的Narus设备已经空前强大。

巧合的是,Narus官网的宣传材料里便直接使用三棱镜作为图示,表示有能力对大体量(Volume)、高速度(Velocity)、多类型(Variety)的光纤数据基于机器学习,进行网络层、语义层和用户层的数据分析。

1

除了尽可能地操控数据通路,棱镜项目还从其他数据源激进地获得数据。其中有电信运营商数据源。《卫报》曝光联邦海外情报监听法庭(Fisa)要求美国电信运营商(Verizon)“持续每日”向N SA提交电话记录数据,包括双方号码、通话长度等,但不包括通话内容,这也就是官方所说的元数据。

更为轰动的数据源是美国九家互联网巨头,包括微软、雅虎、谷歌、Facebook、PalTalk、AOL、Skype、YouTube和苹果公司。棱镜计划简报称,可直接读取这九大美国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,获取音频、视频、照片、电子邮件、文件和连接日志。

考虑到这九家服务器数量之多,事实情况可能是:

其一,个别公司开放了直接访问后门。另外有报道指有数千家私有企业已是为美国提供数据的联盟成员;

其二,棱镜计划在光缆传输层面读取的数据涉及了这九家公司;

其三,棱镜计划针对可疑用户,在获得法庭授权后,会要求这些公司以间接方式提供数据。

卫报透露,NSA让这些公司开启网盘系统提供数据。而Twitter不同意这种网盘模式,因此没有参与到棱镜计划中。谷歌、Facebook都发表声明否定第一种方式,但承认第三种方式。比如Facebook率先披露,去年下半年收到近万次NSA数据请求,涉及1.8万至1.9万个账户。

NSA还有海外盟友数据源。美国跟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新西兰、英国一早就成立了“五眼联盟”,互通有无。其中英国的情报机构GCHQ (也就是007邦德的工作单位),仅在2012年就使用棱镜的数据撰写了197份报告。这些联盟成员甚至彼此监听对方国内的数据,然后交换,这样各国就不致违反直接获取本国国民数据的规定。

更不能忘记NSA还有海外非盟友数据源。斯诺登透露,美国长期偷取中国大陆骨干网络数据。连接美国的专线,其美国国境外的那一端,更是头号攻击对象。比如香港中文大学,它在1995年成立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,其前身为港中大连接美国的数据专线,拥有服务于全香港的网络数据交换服务器。

《外交政策》也发文章描述NSA一个叫TAO的机构拥有600多位黑客,对中国的侵入已经超过15年。斯诺登更曝光思科提供给中国的设备,为美国窥探中国数据大开方便之门,不过思科公司在6月18日发布声明,称其没有参与棱镜项目。

总之,美国的全球性互联网监控计划,通过合纵连横,明争暗夺,获取的数据规模卓绝全球。然后,棱镜强有力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就可以派上用场。

挖掘隐私 一方面元数据可挖掘的隐私越来越多,另一方面,棱镜在不遗余力获取全数据。

NSA为了保存数据,在犹他州耗资20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大型数据中心。一位在NSA工作30年的雇员宾尼(Binney)判断那里足以保存5000亿G的数据,相当于全球500年的通讯数据。

NSA为了保存这么多数据,专门开发了一个叫Accumulo的大数据存储系统。后来的故事更耐人寻味,有6位NSA雇员离职,伙同白宫网络安全战略总监可汗(Khan),融资200万美元,创立了一家叫sqrrl的公司,专门开发Accumulo的商业版本。该公司军工背景浓厚,而NSA是他们的大客户。

美国官方强调只利用前面提到的元数据,并辩称元数据牵涉的隐私内容较少。实际上,元数据方便构建个体之间的关联,如果把姓名、电话号码、邮箱地址这些元数据当做节点,把有过联系的人、号码、邮箱用线联接起来,就构成了关联图谱。

大数据时代,关联图谱的挖掘技术进展迅猛,使得元数据中能挖掘的隐私越来越多。今年5月,N SA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会议上称他们有一个4.4万亿个节点、70万亿条关联的图谱数据。按全球70亿人口计算,说明N SA有能力为每人保存将近630种信息,可分析每人多达1万种关联。

今年3月《自然》杂志的研究证明,只需4个时间点和位置就可确定一个人的身份,准确性高达95%。大数据技术揭示我们的匿名程度比想象的低得多,而元数据足以反映太多隐私。

棱镜还有一套大数据可视化和实时查询系统,叫做Boundless Informant。它将棱镜在全球监听到的数据数量,按国家用不同颜色显示,构建全球信息分布图。单3月份该系统就记录了970亿条信息。数据显示伊朗、巴基斯坦、约旦虽小,但被监视最多。中国的数据量和美国本土所受监视相当。

2

这种大数据分析工具,充分利用了免费开源软件。它的材料中特别提到了多个开源云存储和云计算框架。目前相当多大数据技术都有开源版本,棱镜计划的队伍是开源软件和学术研究的老手,已从各种开源系统及学术交流中得益不少。

同时棱镜计划有一批有实力的外包商或服务商(比如BoozAllen Hamilton,SAIC等)。同时,N SA还是北美一大批高科技公司的买单方。像情报分析系统公司Palantir,可视化公司Tableau,制造量子计算机的D-Wave公司等。

一方面元数据可挖掘的隐私越来越多,另一方面,棱镜在不遗余力获取全数据。比如前面说到的N arus光纤监听设备,可以进行内容层监控。比如N SA对数十亿邮件进行扫描的爱因斯坦3号系统(Einstein3),就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扫描。斯诺登在采访中也透露,棱镜采用了语音识别。虽然如今多语种的语音视频内容的分析还有技术难度,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大发展,这几年的突破超越了过去数十年。最大的获益者中,N SA自然不会缺席。

棱镜未来,让大数据助政府横行天下,还是由小个体改变历史进程?

棱镜的大数据战略,代价巨大但实效有限。美国官方声称帮助防范并挫败了数十起恐怖主义活动。但这不足以让美国人信服,因为棱镜并未预测波士顿爆炸。

根据数据越大越全越准的原则,棱镜要发挥全效,需要尽可能收集更多数据,这意味着侵入更多隐私领域。因为其行动的保密性,无需忌惮负面作用,可激进地部署测试大数据方法和模型。这好比本是正道的功法,却用来走捷径修炼魔教武功。

利用大数据可为国家增加优势,将引发国际关系紧张,导致全球大数据“军备竞赛”。其性质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无实质区别,将导致个体遭受多重监听。

棱镜计划使得少部分人可以获得不正当优势。NSA的雇员或外包商若将民众各种隐私数据用于商业目的,严重有违公平公正。组织内部也可用其排除异己。恐怖分子一旦掌握,也可用来获得情报和先机。

棱镜计划拥抱开源软件,看似推进了开源软件落地和繁盛,却同用“百人斩”促进造刀技艺进步一样,在深深伤害其根基,侵害自由开源软件精神,剥削压榨开源平台的群体智慧。

因为具备足够资金、技术和不受限的权力,大组织是大数据的大受益者,可肆意窥探个体的网络活动和关联网络。不过,现有的大数据技术,擅长利用历史记录来预测已有事物在未来是否出现,并不擅长判断从来没有先例的事物。要防范大数据技术滥觞,需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,不要成为机器眼里可以预测的循规蹈矩者。

政府对大数据的渴求不会止步,个体不一定非得迎合大数据,相反要考虑原子化的生存。隐私源自拉丁词根Privatus,本就指从公众生活中抽离。谁都无法断言历史是大数据演变必然的结果,还是小人物离经叛道的偶然。至少在棱镜这个美国版民与官斗的交锋中,更多人把斯诺登看成孤胆英雄。

而路透社的投票也显示,31%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,认为他是叛国者的23%。而本杰明·富兰克林说过,为安全而放弃自由,将既无安全也无自由。



来源:
全国咨询热线:0769-22321006 零风险购买软件 零风险购买软件 网上在线咨询 关闭
0769-22321006